5/27/2013

老問題 新方法 講座心得




 這是場特別的聚會講座,特別的原因是它辦在在台中,而且是在台中市中區這個沒落了的舊商業區的一個廢棄很久的空間裡舉辦,不同於精心包裝的高檔路線,老問題 新方法 講座舉辦的地點:中區再生基地是前台中市中區中山路69號第一銀行行址二樓的再生空間,該空間經由中區再生基地的活化後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文藝與創業氣息,空間內沒有冷氣,但是因為通風良好創創並不會特別感覺到不適。另一個持別的地方是主辦單位所邀請的來賓本身就很符合再生基的理想與氛圍,這些來賓是正在從事社會創新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創業題目的各方豪傑,他們分別是雲林三小棟上下游新聞市集魚麗人文共同廚房達觀部落廚房中區再生基地小鎮文創的工作團隊前來分享,這幾個創業團隊有別於其他一般資本主義環境下的創業公司以追求獲利為目標,他們一開始甚至到現在都不是以營利為唯一目的、營利也不是他們開始創業的初衷,講白話一點就是他們一開始所想到的都不是做這件事情能不能賺錢,而是想說做這件事對社會有什麼好處這樣滿足更高層次的理念,至於錢嘛當然一定要賺,只是問他們當初甚至是現在要怎麼賺錢,那倒不見得是一件最優先的事情,因為當把錢擺在前面的時候,那麼就連開始做的可能性都沒有,因為怎麼看都是件賠錢的事情,但是自以為聰明的人計算得再精明,人算終就不如天算,也因此這些原本不被看好或承受許多社會阻力與壓力的創業團隊能夠成就了這麼多精彩的創業故事。

講座首先登場的是上下游新聞市集的馮小非,來自媒體的她因為921大地震深入農村災區的經驗帶給她極大的心理反思,在農村面臨到大地震過後當地農夫看天吃飯的性格充份反應在面對大地震這件事情上,也顯示出台灣城鄉在觀念想法上的差距以及現今媒體所呈現給觀眾的台灣面貌與實際狀況有極大的不同,也促使馮小非成立台灣第一個以農業與食物為主的專業獨立新聞媒體,當然一路走來的辛苦不為外人所道。




而雲林三小棟是雲科大創意生活設計系老師及其團隊、四名大四學生將畢業製作結合文化處委託的老屋活化案,將三間宿舍改造成可休憩喝咖啡、展售農產品及文創商品的「三小棟」,並創立「三小棟-麻吉社區交流平台」,目的是要將空間活化來提供農產品市集、農業文創交流、手作、分享、社區營造...等活動平台。



魚麗人文共同廚房創創很早就接觸過,2007年時曾經有機會去享受其美食並寫了篇小文章介紹也拍了幾張照片,所以看到這一次的來賓名單中有魚麗人文時心中還納悶說這怎麼跟餐廳扯得上邊呢? 原來就像是他們所說的魚麗人文是掛羊頭賣狗肉,除了經營餐廳之外魚麗人文在社會支持與女性議題的關懷上著力不少,幫助許多受虐受暴婦女走過難關,一間餐廳會跟女性社會議題扯上關係實在太超過創創的想像了。


達觀部落廚房位在台中和苗栗分界的大安溪畔,以共食共作為理念成立部落共同廚房,一方面提供部落就業機會,也藉由開發泰雅特色產業-工藝品、特色餐點、深度旅遊,將所得回饋給部落,照顧在地的弱勢族群。


中區再生基地由東海大學建築研究中心主任蘇睿弼與郭奇正教授於2012年成立。致力於建構舊市區再生願景及發展策略,除了結合設計教學、帶領年輕人重新認識舊市區之外,更以研究調查為基礎,提出行動方案。改造舊第一銀行成為公共開放空間,舉辦展覽、講座,並提供市民借用舉辦活動,藉此創造公共討論氣氛以及中區再生的動能。


最後由小鎮文創的何培鈞先生與大家分享其利用專長換宿的社會創新工作,專長換宿是由何先生提供年輕人30天的免費住宿來換得年輕人發揮所學及專長為在地服務,因此有機會讓年輕人將老店重新包裝、設計。何先生同時也是南投天空的院子民宿的老闆,並與大家分享了當初天空的院子的成立以及所面對及克服的困難。


聽完他們的創業故事後創創真的是感觸良多,像這一類的社會企業型創業人以前只能在許多媒體雜誌上閱讀到他們的故事,但是能實際現場面對面聽他們散發自己的熱情分享創業過程的機會不多,聽完他們的創業過程,有的是已經克服萬難,有的是克服了萬難但還有萬難等待克服,但是他們仍然是熱情十足地不畏堅難繼續打拼,當下實在非常感動,創創發現原來社會上不計較名利,純粹以"做點什麼"的心態在創業的人還是很多,他們不是冷冰冰地活在文章介紹中,而是正在進行式地在社會上各個角落為"人"們努力中,甚至不惜傾家蕩產也再所不惜,就是要將心中對社會有所幫助的理念想法實踐出來,這樣的情操讓我重新認識到台灣可愛的一面以及未來的希望,不致於在這一片閃避不掉的負面新聞事件中對這個社會失去信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